“8220”挖矿组织活动分析

时间 :  2022年04月28日  来源:  6163银河.net163.amCERT

1.概述


自2022年一月以来,6163银河.net163.amCERT陆续捕获到多批次“8220”挖矿组织攻击样本,该挖矿组织自2017年出现,持续活跃,同时向Windows与Linux双平台传播恶意脚本,下载的载荷是门罗币挖矿程序以及其他僵尸网络程序、端口扫描爆破工具等。

“8220”是一个长期活跃并且擅长使用漏洞进行攻击并部署挖矿程序的组织,该组织早期使用Docker镜像传播挖矿木马,后来逐步利用多个漏洞进行攻击,如WebLogic漏洞、Redis未授权访问漏洞、Hadoop Yarn未授权访问漏洞和Apache Struts漏洞等。在2020年发现该组织开始使用SSH爆破进行横向攻击传播。自Apache Log4j 2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曝光后,该组织利用该漏洞制作漏洞利用脚本进行传播,影响范围广。

该组织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PowerShell脚本下载门罗币挖矿程序,该程序使用开源挖矿程序XMRig进行挖矿,版本号为6.16.2。除此之外,该脚本还具有连接矿池地址和创建计划任务持久化等功能。在Linux平台上使用Shell脚本下载挖矿程序,并且该脚本还会横向移动、下载Tsunmai僵尸网络、扫描爆破脚本等恶意文件。经验证,该挖矿程序由开源门罗币挖矿程序XMRig改编,并且会隐藏挖矿进程和创建计划任务等操作。

经验证,6163银河.net163.am智甲终端防御系统(简称IEP)Windows与Linux版本可实现对该挖矿木马的有效查杀和对用户终端的切实防护。

2.事件对应的ATT&CK映射图谱


攻击者针对目标系统投放挖矿木马,梳理本次攻击事件对应的ATT&CK映射图谱如下图所示。

图2-1 事件对应的ATT&CK映射图谱

攻击者使用的技术点如下表所示:

表2-1 事件对应的ATT&CK技术行为描述表

ATT&CK阶段/类别

具体行为

注释

侦察

主动扫描

利用漏洞扫描

初始访问

利用面向公众的应用程序

利用Java等面向公众的应用程序

执行

利用命令和脚本解释器

使用PowerShellshell脚本

持久化

利用计划任务/工作

设置计划任务

防御规避

隐藏行为

隐藏恶意进程

混淆文件或信息

使用Base64进行混淆

凭证访问

暴力破解

暴力破解SSH服务

发现

扫描网络服务

扫描SSH服务

收集

收集本地系统数据

收集本地系统敏感信息

影响

资源劫持

利用系统CPU资源

3.攻击流程和传播途径


3.1 攻击流程

“8220”组织在Windows平台中使用名为“xms.ps1”的PowerShell脚本执行主要功能,具体功能为下载名为“wxm.exe”的挖矿程序,该挖矿程序属于开源门罗币挖矿程序XMRig、关闭防火墙、结束竞品挖矿程序进程、隐藏执行挖矿参数,连接矿池地址和钱包地址并且添加计划任务和注册表自启动项,达到持久化目的等。在Linux平台中使用名为“xms”的Shell脚本执行主要功能,具体功能为最大化利用系统资源、关闭防火墙、结束竞品挖矿程序、卸载安全软件、创建计划任务持久化、对挖矿程序进行MD5校验、下载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和挖矿程序、收集主机身份信息进行横向移动等功能。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的主要功能为远程控制、DDoS攻击和其他恶意行为。

图3-1 攻击流程

3.2 传播途径

获取url地址下载“testlog2.py”文件并执行。

图3-2 Log4j 2利用脚本

Log4j 2漏洞利用代码。

图3-3 Log4j 2利用代码

3.3 攻击事件样本整理

根据攻击事件对样本进行梳理得到如下信息:

表3-1 攻击事件样本整理

样本下载地址

详细说明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xms

Linux恶意shell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bashirc.i686

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log4.sh

Log4j 2利用脚本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wxm.exe

Windows门罗币挖矿程序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bashirc.

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bashirc.x86_64

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scan.sh

扫描爆破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load.sh

下载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xms.ps1

Windows恶意PowerShell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x86_64

Linux挖矿程序

表3-2 Windows 挖矿脚本中的矿池地址和钱包地址

矿池地址

钱包地址

b.oracleservice.top

46E9UkTFqALXNh2mSbA7WGDoa2i6h4WVgUgPVdT9ZdtweLRvAhWmbvuY1dhEmfjHbsavKXo3eGf5ZRb4qJzFXLVHGYH4moQ

198.23.214.117:8080

51.79.175.139:8080

表3-3 Linux 挖矿程序中的矿池地址和钱包地址

矿池地址

钱包地址

146.59.198.38:8080

46E9UkTFqALXNh2mSbA7WGDoa2i6h4WVgUgPVdT9ZdtweLRvAhWmbvuY1dhEmfjHbsavKXo3eGf5ZRb4qJzFXLVHGYH4moQ

51.79.175.139:8080

4.防护建议


针对非法挖矿,6163银河.net163.am建议企业采取如下防护措施:

1.安装终端防护:安装反病毒软件,针对不同平台建议安装6163银河.net163.am智甲终端防御系统Windows/Linux版本;

2.加强SSH口令强度:避免使用弱口令,建议使用16位或更长的密码,包括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和符号在内的组合,同时避免多个服务器使用相同口令;

3.及时更新补丁:建议开启自动更新功能安装系统补丁,服务器、数据库、中间件等易受攻击部分应及时更新系统补丁;

4.及时更新第三方应用补丁:建议及时更新第三方应用如WebLogic、JBoss、Redis、Hadoop和Apache Struts等应用程序补丁;

5.开启日志:开启关键日志收集功能(安全日志、系统日志、错误日志、访问日志、传输日志和Cookie日志),为安全事件的追踪溯源提供基础;

6.主机加固:对系统进行渗透测试及安全加固;

7.部署入侵检测系统(IDS):部署流量监控类软件或设备,便于对恶意代码的发现与追踪溯源。6163银河.net163.am探海威胁检测系统 (PTD)以网络流量为检测分析对象,能精准检测出已知海量恶意代码和网络攻击活动,有效发现网络可疑行为、资产和各类未知威胁;

8.6163银河.net163.am服务:若遭受恶意软件攻击,建议及时隔离被攻击主机,并保护现场等待安全工程师对计算机进行排查;6163银河.net163.am7*24小时服务热线:400-840-9234。

经验证,6163银河.net163.am智甲终端防御系统(简称IEP)Windows版和Linux版均可实现对该挖矿木马和僵尸网络程序的查杀与有效防护。

图4-1 6163银河.net163.am智甲Windows版有效防护

图4-2 6163银河.net163.am智甲Linux版有效防护

5.样本分析


5.1 Windows样本分析

表5-1 脚本文件

病毒名称

Trojan/Win32.Ymacco

原始文件名

xms.ps1

MD5

52EC97E2246C28FA92A0C37A510BF67E

文件大小

2.16KB (2,212字节)

解释语言

PowerShell

VT首次上传时间

2021-11-19

VT检测结果

22/57

定义门罗币挖矿程序地址、保存路径和挖矿程序名等信息以及关闭防火墙等。

图5-1 下载挖矿程序

结束竞品挖矿程序进程,遍历进程中的3333、4444、5555、7777和9000连接的端口,然后结束以上端口连接的进程。

图5-2 结束竞品

下载挖矿程序wxm.exe并重命名为本地文件名,隐藏执行挖矿参数,连接矿池地址和钱包地址。添加计划任务和注册表自启动项,以达到持久化目的。经验证,下载的挖矿程序为开源门罗币挖矿程序XMRig,版本号为6.16.2。

图5-3 连接矿池

5.2 Linux样本分析

5.2.1 xms(Linux恶意脚本)

表5-2 脚本文件

病毒名称

Trojan[Downloader]/Shell.Miner

原始文件名

xms

MD5

6A4E5C6EC8EFE777FA85E240A02EB883

文件大小

11.54KB (11,820字节)

解释语言

Shell

VT首次上传时间

2022-04-20

VT检测结果

28/58

关闭防火墙,将用户最大可用的进程数调整到50000,修改内存参数,最大化利用系统资源。结束竞品挖矿程序,删除文件属性,使文件可以被修改。

图5-4 系统资源最大化

下载两个脚本文件,作用是卸载被感染主机上的安全软件。

图5-5 卸载安全软件

确保与恶意域名的连通性,创建计划任务持久化。

图5-6 创建计划任务

对挖矿程序进行MD5校验。

图5-7 MD5校验

通过网络连接确定挖矿程序和Tsunami僵尸程序运行情况,如果没有运行,重新下载并执行。

图5-8 下载Tsunami僵尸程序

维持计划任务的正常运行,一旦检测到有计划任务被删除,就会重新执行计划任务。

图5-9 维持计划任务运行

从/.ssh/config,.bash_history,/.ssh/known_hosts等主机中存储的SSH密钥、历史记录和配置文件等进行搜索和匹配,来发现攻击目标,并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身份验证的信息,检查~/.ssh/config、~/.bash_history和.ssh/known_hosts尝试进行横向移动等操作。

图5-10 横向移动

5.2.2 bashirc(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)

Tsunami僵尸网络基于Internet中继聊天(IRC)的命令控制服务器操作,在受感染设备的配置中修改DNS服务器设置,使来自物联网设备的流量被重定向到攻击者控制的恶意服务器。Tsunami僵尸网络主要使用下载器下载、利用漏洞、远程登录扫描等方式进行传播。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的主要功能为远程控制、DDoS攻击和其他恶意行为。6163银河.net163.am曾在《精准投放Tsunami僵尸网络和“魔铲”挖矿木马的行动分析》中具体分析过Tsunami僵尸网络,在此不再过多分析[1]

图5-11 Tsunami僵尸网络

5.2.3 scan(扫描爆破)

利用扫描工具对内网22端口进行爆破并将结果保存在/tmp/ssh_vuln.txt文件中,筛选过滤到/tmp/ips_check文件中,爆破完成后下载xms(Linux恶意脚本)并执行。

图5-12 内网扫描爆破

5.2.4 load(下载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)

下载sshexec和sshpass,如果下载不成功,下载lan.tar.gz,该压缩包中包含Tsunami僵尸网络程序,解压后执行,收集敏感信息。

图5-13 收集敏感信息

5.2.5 x86_64(Linux挖矿程序)

经验证,该挖矿程序为开源挖矿程序XMRig改编,无需配置文件即可运行,运行后隐藏自身进程,创建计划任务持久化。

图5-14 挖矿程序流量

6.IoCs


IoCs

6A4E5C6EC8EFE777FA85E240A02EB883

0BA9E6DCFC7451E386704B2846B7E440

093EDA279900756DCE56FC813427A6B4

9E47D3A502A7B2BCEC1F1375430CA0EB

3EDCDE37DCECB1B5A70B727EA36521DE

9E935BEDB7801200B407FEBDB793951E

17E55153BE42BFA30BEB2E613F41732E

4867D53919A2DF7F168BCCE76AD74543

FDF3D43F2DC9AF4018B42A192D3D41E7

52EC97E2246C28FA92A0C37A510BF67E

EB2F5E1B8F818CF6A7DAFE78AEA62C93

194.38.20.31

185.157.160.214

209.141.40.190

a.oracleservice.top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xms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bashirc.i686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log4.sh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armv7l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wxm.exe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bashirc.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bashirc.x86_64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scan.sh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load.sh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logic.sh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xms.ps1

hxxp[:]//a.oracleservice.top/x86_64

hxxp[:]//bash.givemexyz.in

参考资料


[1] 精准投放Tsunami僵尸网络和“魔铲”挖矿木马的行动分析
/research/notice&report/research_report/20200424.html